世界最先进的温室大棚在哪里?
荷兰安特卫普地区的温室大棚集群?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亚利桑那州的专业温室?西班牙的高端农产品温室?日本的环保节能温室?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全球最大的温室大棚生产国,中国温室大棚的发展史。
我国温室大棚的起源与发展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
公元前551~前479年间,《论语》:“不时不食。”意思是,不合时令的食物(当然主要指蔬菜)不能吃。“不时”说明在那时就有反季节蔬菜了。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学圃杂疏》:“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通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中官取以上供。”
古人为培育非当季作物,搭建了一系列“屋庑”,生火增加屋内温度,同时引流泉水灌溉,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反季节蔬菜瓜果栽种技术了。
我国近代温室大棚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北方地区。
6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自主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小棚覆盖种菜开始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矮小、保温抗压能力差,并不适合在北方寒冷地区大范围应用。
最早的大棚靠烧煤供暖的棚,一冬要烧不少煤,成本高利润低。加上薄膜透光度低,棚体保温性能差,冬天棚里只能长一些叶菜,种不了反季节的黄瓜、番茄。
80年代,辽宁瓦房店,一位叫韩永山的农民,在自己后院发明了琴弦式结构的土墙大棚。抗风抗压能力大大加强,不用任何燃料,单纯依靠日光就能让棚温维持在20度以上;
此时山东寿光大力在大力发展温室技术,三元朱村人,听说了韩永山的事迹,带着满满诚意和丰厚的待遇,聘请韩永山为农业顾问。
一、1989年,第一代蔬菜大棚
1989年,三元朱村人用麦穰和稀泥,夯筑了第一代温室大棚。
第一代大棚棚体用麦穰和泥垛层或两侧树木板中间用半湿土夯筑而成。
优点是:就地取材,建设成本低,水泥立柱,竹竿骨架,草帘保温,土墙也不够厚,保温效果差,遇水容易坍塌,得定期维护。
在当初那个年代,冬季北方人过冬都是地窖大缸里存贮的大白菜和萝卜,要么吃咸菜,冬季是吃不到新鲜的蔬菜的。
三元朱村人凭借第一代蔬菜大棚,让北方人在严冬里,吃到了新鲜现摘的黄瓜,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二、1993年,第二代蔬菜大棚
那时候一年四季种菜,棚内表层土壤质量逐渐变差,有人试着在棚里下挖表层土壤,由于下挖的土壤被清出,棚内纵深变大,意外发现蔬菜的长势更好,棚内温度也变的更高了。
大棚开始逐渐从原本棚外取土垒墙的模式,演变成取土垒墙+内部下挖的方式,通过内部下挖,进一步增加大棚内的保温效果。
第二代蔬菜大棚的棚体依旧为水泥立柱与竹竿棚架结构,草帘保温,整个大棚成全封闭状态。
三、第三代蔬菜大棚:逐渐升级
后来的第二代、第三代大棚主要是在棚膜、棚脊材料和构造上持续改进,增强大棚密闭性能。同时,持续增加棚体南北跨度。
四、第四代蔬菜大棚:竹竿骨架+部分主体钢骨架
1995年,寿光市孙家集街道钓鱼台村农民首次推行钢架结构、种植区优化结构,水泥立柱减少、初步开始使用电动卷帘机,标志着第四代大棚的建成。
五、第五代蔬菜大棚:推土机和挖土机,机械取土建设大棚普及。
1999年,第五代大棚出现用机械取土压实的大后墙取代泥土麦穰混合泥坨的后墙,土墙厚度大大增加,保温效果更佳。同时因取土筑墙,使得棚内种植区低洼,更加提高了大棚保温性能。
第五代冬暖式温室大棚也是目前寿光菜农普遍认可的温室大棚,造价低,冬季保温效果好,蔬菜反季畅销价格高,加之抗雨雪冰霜能力较强。
第五代大棚现在在寿光依旧有大量种植户种植,因为第六代高温大拱棚造价较高,部分种植户通过用钢筋加固棚体,二次加高棚高,继续下挖等方式给大棚升级,并且安装自动卷帘机、喷灌设备、自动打药机等新设备,棚顶的被褥、草帘也升级为了专业的防雨雪棉被。
第五代土墙冬暖式大棚,缺点是土地利用率低,墙的厚度大,加上两个山,前面还有个大沟,下挖比较深,夏季如果雨水过大,棚又位于地势较低的区域,容易雨水倒灌。
六、第六代蔬菜大棚:机械化普及
第六代大棚也叫高温大棚,在第五代的基础上加高,加长,改进了土墙厚度,并升级了建设材料。
2010年,随着棚架用镀锌管代替大竹竿、保温被代替稻草帘、棚内水泥方柱代替扁柱,大棚的跨度和高度大幅度提升,并首次使用自动放风机,机械化种植普及,第六代大棚诞生,棚体南北宽度达到了18米。
七、第七代蔬菜大棚:智能化普及
第七代,也就是目前大面积推广建设的大棚。
第六代,第七代后墙逐渐用新型保温材料,后墙变薄,占地不多、不用深度下挖、双层保温,阴棚双层保温,有个调节温度的作用,棚前的温度高的时候,能把温度蓄热到后面阴棚里来,阴棚里的温度比较高,基本不散热,棚前散热就补充回去。
从2015年开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蔬菜大棚用上了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技术。大棚的宽度、高度、长度进一步增加,出现了长度超过300米、棚体宽度达23米的特大棚,土地利用率更高、采光效果更好、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纵然第六代和第七代冬暖式大棚规避了不少缺点,但目前寿光当地种植户种植最多的,还是第五代标准土墙冬暖大棚,并且逐渐向第七代过渡。
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温湿度智能控制、自动喷药、卷帘、补光,二氧化碳补充,温湿度调节。随时调整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水肥量等。熊蜂授粉、生物防治、环控技术等也得到集成应用,蔬菜种植趋向绿色,无公害种植,蔬菜营养更丰富,口感更好,品质大幅提升。
发展至今,我国大棚经历了四个阶段,从简易塑料棚、竹木结构大棚、钢结构大棚,再到现在的智能型大棚。从第一代土棚开始升级迭代,到如今的“七代智能棚”从大棚的升级,到种植方式的改变,我国大棚种植无论是规模上,还是种植技术上都在不断升级!
温室大棚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于抗争自然的伟大精神,一代代大棚人坚持研发、改造、升级,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农业种植上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