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红门简介(泰山故事——红门)

2024-09-12 10:09:5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当我们来泰山登山游玩的时候,有一个绝对避不开的名字---红门。

红门,又名红门宫,位于泰山登山路线主轴线上,也是攀登泰山的起点,之所以得名红门,是因为宫后西山崖壁上有两块天然形成的大石头,一左一右,就好像是一对门户一般。红门宫作为登山的起步点,对于泰山来说,自古至今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志,它的东边是弥勒院(原有木质弥勒佛像,毁于1966年),西边是碧霞庙,飞云阁横亘路上,将东西二院连接起来,飞云阁以下有一拱门,建筑通体红色,也暗喻“红门”之意。


红门宫飞云阁

红门之前,有一牌坊,上有对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威严第一山”,正中镌刻“天阶”二字(并非泰山山顶之“天街”)。

天阶牌坊

在天阶牌坊再往前一点,是“孔子登临处”牌坊,传说孔子登泰山时,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牌坊上附生着泰安市的市花---紫藤花。牌坊西侧为“第一山”刻碑,作者是明代李复初;东侧为“登高必自”碑,出自《中庸》,原文为“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实际上,这块石碑的作者与大家玩了一个小文字游戏,在携刻时故意省去了“卑”这个字,而当人们见到了这块石碑,自然的会给它定名为“登高必自”碑,使人细想之下,难免莞尔。

孔子登临处

红门宫的后面,有一组形态端庄的巨石,被人们称作“小泰山”,这组巨石传说是碧霞元君的化身,因为在古时候有很多善男信女想要登顶泰山,去碧霞元君的行宫“碧霞祠”去焚香祈福,但是无奈体力不支,行至半途只得抱憾而返,碧霞元君心地善良,不忍见此,为了满足人们的祈福心愿,就在登山起点的不远处化作了“小泰山”,以供那些无法登顶的人们参拜,聆听人们的祈福之声。

而另一种“小泰山”的由来之说就没有那么浪漫了:明代之时,泰山上香火旺盛,前来参拜祈福之人络绎不绝,朝廷一方面担心山上祈福之人太多,会出现危险(毕竟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又怕如此多的香客前来进香,难免会在山顶引发火灾,于是就在山上向香客们收取高额香税,以控制客流量。当时比较贫穷的香客迫于香税,又想来泰山参拜祈福,于是,就在红门之上,找到了三块天然端庄的石头,认为其就是碧霞元君的化身,并在此焚香祝愿,久而久之,这处“小泰山”便传承了下来。

小泰山

红门宫西侧的山峰,叫做大藏岭,岭高山峻,岭上有小石屋,传说是王莽时期赤眉军盘踞此地时的瞭望哨。红门宫东侧,跨溪之后,有白骡冢遗址,一说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来泰山封禅时的遗迹,一说是唐玄宗封禅泰山时的遗迹。而这两个版本的故事却体现了不同的帝王气质。

先说唐高宗和武则天,传说当时是武则天想要来封禅泰山,唐高宗并不想来,但是晚年的唐高宗势力已经不及当时的皇后武则天,所以可以说是被武则天挟持而来,一般皇帝出游都是要骑白马,可是益州太守为了讨好武则天,奚落唐高宗,故意进献了一匹白色的骡子供唐高宗骑乘,唐高宗一看就不乐意了,但是皇后却说“无论骑的是马还是骡,该是皇帝的还得是皇帝。”唐高宗无奈,只能骑着白骡子到泰山来,好巧不巧,刚骑到山下,这匹白骡子就死了,唐高宗想到武则天势力对自己的无礼,而自己又已是风烛残年,再无力去追回年轻时那个文治武功的自己,不禁黯然,下令厚葬了这匹白骡子,敕封其为“白骡将军”。

而关于唐玄宗的传说便体面的多了,当时玄宗风华正茂,又逢开元盛世,益州太守进献了一匹很雄伟的白色骡马,玄宗看后,啧啧称奇,喜欢得不得了,在封禅泰山的时候也要骑着它,当时大臣们有人进言:“身为天子,应当骑白马才显威风。”玄宗大笑:“朕骑上骡子便不是天子了?这次上山,骡子便于攀登,比马可好多了。”于是骑着骡子就上了山,谁知下了山之后,这匹白骡不知怎么的,无疾而终了。玄宗深深叹息,便为其修建了坟墓,并赐号“白骡将军”。

至于哪一种说法比较准确,《泰山道里记》中曾经记载,明代有文人在白骡冢遗迹处发现一块丰碑,上面仅存“垂拱元年”四字,而垂拱这个年号是唐睿宗所用,但是巧合的是,这“垂拱元年”也正好是唐玄宗的出生年份,由于没有其他的证据,白骡冢的由来还是一个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