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万行法师简介(万行法师:行善积德被授予“慈善之星”)

2024-12-03 09:55:53


佛陀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心之慈,万物皆庆,心怀慈悲,是度人也是度己。”

佛陀住世时,常常教导比丘们要“以慈悲心待人,同体大悲。”自佛教建教以来,“慈悲”成为了佛教的主要核心,即使是在末法时代,高僧大德们依然秉持着他的“慈悲”精神济世。例如万行法师就是其中一位具有慈悲心肠的活菩萨。

万行法师是东华禅寺住持、翁源县佛教协会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韶关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万行法师17岁出家,为探索佛法之奥秘,先后三次闭关修炼长达七年之久,出关后出版多部佛教图书,加上经常在网络上讲经说法,影响广泛,受众青睐。

数十年来,万行法师一直谨遵佛制,注重威仪。一方面开山建寺弘扬佛法,感化无数,另一方面践行“人间佛教”,致力赈灾、扶贫、助学等公益活动,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慈善之星”称号。彰显佛教大慈大悲精神。

1971年,万行法师出生于湖北省随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姐妹四人,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将他们轮流送往外婆家扶养。

万行法师成长的地方有一座水濂寺,兄弟姐妹四人经常到水濂寺玩耍,15岁便开始信佛,对出家人有仰慕之心。

17岁那年,他有了出家的想法,收拾行李要去出家被父母拉回来。在家住几个月后,经朋友介绍,他坐火车来到厦门南普陀寺。

1989年农历2月19日,观音菩萨圣诞日,追随浙江籍的僧人安景大和尚出家,得法名万行。师父希望他将来再难行也要行,难忍也要忍,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预示着将来行菩萨道的准则。

出家后,万行法师一方面在寺中学习佛门礼仪,另一方面则出坡劳作,干着各种各样的粗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着。

1991年经福建省佛教协会批准,万行法师在莆田市梅峰寺受具足戒,从此成为一名正式的比丘僧。

戒行圆满,求法心切,师父送他到闽南佛学院历练。在佛学院读书期间,万行法师亲近了多位高僧,向他们请教佛法,从而坚定佛学信心。

佛学院毕业后,万行法师到九华山一洞中结识了一位法名叫“空有”的老和尚,眼见空有老和尚精神非凡,碧眼方瞳,夜能视物,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洞察三世,出口与众不同,当下便佩服的五体投地,跪求空有老和尚传法,激发了“闭关”修行的意志。

闭关是佛门的一种修行方式,出家人通过闭关修行不受外界干扰,可以起到明心见性的作用。

1993年1月至2000年9月,为探索佛法之奥秘,万行法师分别于福建漳州市瑞竹寺绝尘洞、西藏灵芝、翁源东华禅寺三次闭关,为期七年。出关后,万行法师便有了建寺安僧,传承法脉的打算。

东华禅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开国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印度智药三藏禅师航海抵粤至翁邑(今翁源),创灵鹫寺。唐龙朔元年,六祖惠能于黄梅受衣钵,南归经此寺而隐修,改灵鹫寺为东华禅寺。东华禅寺鼎盛于唐宋,毁于明清。

眼见祖庭受损严重,破坏不堪,万行法师的内心百感交集,难过不已,于此发心修建这座禅宗道场。

在这期间,万行法师手执刀斧,开山辟石,斩荆修路,历经千辛万苦恢复东华禅寺,最终耗时数年,使禅宗法脉得以延续。

东华禅寺于2008年复建落成后,万行法师出任该寺住持,于此立寺规,立僧象,打造严明的丛林宗风。在他的带领下,东华禅寺僧侣注重威仪,谨遵佛制,坚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堂上坐禅,堂下禅作”的修行方针。

现如今,东华禅寺的僧侣“以农入禅,以禅耕农,农禅合一”。在此发展了油茶地1000亩,茶叶地500亩,耕地200多亩,菜地30亩;山林地2000亩。农禅田地里种植了茶树、油茶,五谷杂粮、四季蔬果等绿色有机农作物,源源不绝地供应寺院四众一年四季的三餐素食。

数十年如一日的修行生活中,万行法师常常以身作则,把利益众生放在第一位,他为人们讲经说法的同时还专心出书,不知疲倦,先后出版了《心中月》《降伏其心》《善用其心》等经典著作。加上平时又善巧通过网络弘法,博得广大信众的喜爱。

2015年4月2日,万行法师所住持的东华禅寺为宣传佛法,在网络上推出征APP人才广告,还表明“我佛要你”。吸引了4000份履历投递。

万行法师除了发展佛教事业之外,更加热衷于慈善公益发展。多年来,他每年都带动僧侣致力助学、扶贫、赈灾等公益活动,极大促进了翁源县域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因为贡献突出,被广东人民政府授予“慈善之星”称号。

出家三十余载,万行法师以身作则,秉持戒律,用心经营道场,引领四众弟子严守丛林清规戒律;恪守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遵从祖训“农禅并重,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延禅宗之血脉,续佛祖之慧命。寺院曾被评为市县“模范宗教活动场所”、 省“和谐寺观教堂”。

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法师,用言行举止来阐释他的佛道,用慈悲之心去利落有情,以坚定的信念来护持他的丛林,他的所作所为不禁令人感叹,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