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霸王冢真的存在吗(迷雾重重项羽墓)

2024-11-15 09:11:4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山东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夏日绝句》,讽刺了南宋朝廷的投降主义,倾吐了对霸王项羽的深深惋惜,也代表了后人对这个失败英雄的崇敬。

并不广为人知的是,在山东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边的山岗上,耸立着一座大墓,墓上长满灌木荒草,该墓俗称“霸王墓”,据传埋葬着项羽的头颅。项羽乌江自刎的地点是在今安徽境内,为何又会被葬于山东呢?

头颅相传埋在东平

东平县的这座项羽墓,位于大王山西大王峪内,墓地三面环山,西临东平湖,当地群众习惯称之为“霸王墓”或“霸王坟”。

原墓规模宏大,占地60亩,封土高达10米,直径约300米,前有一冲沟,宽20余米、深3至4米,名霸王沟。墓区原有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但多数被毁,所幸墓穴未被毁。

东平霸王墓

现存的一块有字残碑,是清代宋思仁所刊,被凿去约三分之一,尚余碑文曰:“楚霸□□,一剑亡秦力拔山,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汉寝于今草迹斑……王之墓有二,一在和州之乌江,至和时,见古木苍郁,庙宸□□,郡民祈福者日踵接焉。余以感王英雄盖世,宜于威灵苏濯也。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询诸土人,亦为□王之墓。凄风瑟瑟,曾舞过而……”(注:□□为无法识别的字)

墓东有李将军墓及碑。相传,李将军为项羽手下大将,坚守鲁城,请刘邦葬项羽后于此自刎殉主,附葬于此。

后人习惯把临近项羽墓的山称为大王山,山峪称作大王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在项羽墓旁取土时,发现数十个古代使用过的灶坑。墓北昔日为苹果园,当地人灌溉果树时曾出现一孔穴,水尽流其中,不知深浅。每逢节日,当地百姓自发来拜祭项王墓。附近还有铧山、浪溪河、黄石山、东流泉、于林等名胜。

东平霸王墓古碑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自刎于乌江以后,汉将为求封赏,纷纷争夺项羽的尸骸,引得自相残杀,造成数十人死亡。最终,王翳拔得了头筹,得到了项羽头颅,吕马童、杨喜、吕胜、杨武等四将,各得一部分残体,纷纷带着去向汉王刘邦报功。刘邦命人将五体拼凑在一起,确认是项羽无疑,于是大喜,按照先前的承诺,分封这五人,任命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

不过,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据《史记》和《资治通鉴》等记载,楚霸王项羽战败后,昔日属于他的楚地,大都投降了刘邦,但是只有山东境内的鲁地不服,他们不相信项羽已死。众所周知,鲁国是保持西周文化最完整、最彻底的诸侯国,这里聚集了大批鲁国旧贵族,自楚灭鲁后,经历秦朝统治,鲁国仍然是礼乐向儒。鲁地讲礼仪,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哪怕是形式上的“鲁公”,也照样誓死捍卫。另外,项羽的忠勇人格魅力、霸王气质和仁德情怀,让鲁地之人对他印象很好,所以愿意为“主”守“死节”。

汉王率兵本想屠城,但兵临城下时,“犹闻弦诵之声”。考虑到民心所向,刘邦便让人取项羽头颅给鲁人验视,证明项羽确实已死。最终,鲁地百姓投降。

项羽与鲁地渊源深

项羽和鲁地渊源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前278年,正值战国时期,南方巨头楚国将国都迁到了陈(今河南淮阳),直接威逼鲁国,如《史记·楚世家》的楚人所言:“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公元前254年,羽翼更加丰满的楚国攻取了鲁地徐州。公元前249年,即鲁顷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十四年,鲁国最终被楚国所灭,土地归于楚国。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鲁县属薛郡,郡治设在曲阜,隶徐州部。秦朝末年,项梁起事并会于薛地,拥戴楚怀王,借天子之名,正式封项羽为鲁公,刘邦为沛公。巨鹿之战前,项梁在定陶之战中被秦将章邯杀死,楚怀王自定陶迁都至彭城,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率兵救赵。

关于项羽被封为鲁公一事,史书记载较少,没有说明原因、形式、实际关系。但可以得知的是,项羽被封鲁公后,一直戎马征战,并没有机会真正坐镇鲁地,史书也没有记载其具体的采邑范围,因此留下了不少悬念。

但可以确知的是,《史记》《资治通鉴》《水经注》《括地志》《皇鉴》等史书均称项羽的葬地在“穀城”。因当初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他死后鲁地又最后投降,且穀城一带又是项羽的领地,所以,刘邦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头颅安葬在穀城附近,并建祠堂以祭祀,刘邦还亲自参与发丧,恸哭离去。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刘邦为什么不以西楚霸王葬项羽,而以鲁公礼葬之呢?有学者认为,一是刘邦不愿意承认项羽西楚霸王的地位;二是项羽得封鲁公时,刘邦也同时得封沛公,这也是刘邦最能认可的项羽食邑爵位。而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更重要的是为了安抚和尊重鲁人的忠君情感。

另一个问题是,穀城在哪儿呢?一般认为,穀城,今作谷城,遗址一般认为在东平县旧县乡。谷城遗址基本呈长方形,东西800米、南北900米。其东、南、北三面环山,有东西向的两条山水沟在遗址内穿过。土质为山间黄黏土与坡积物混合土,文化层厚在1.5米至4.5米之间。地表暴露物有夹砂瓮罐陶残片、夹砂陶鬲足和泥质灰陶片、豆盘、红烧土块及大量蚌片,并残存较大灰坑,为商至汉遗址。

这座小城在历史上较为有名。春秋初期,这里是管仲的食邑,称小谷。战国时齐国襄公与其异母妹、鲁桓公之妻文姜淫乱的丑事就曾发生在这里。秦代称谷城,汉代置谷城县,与东阿并立两县,同属东郡。张迁曾任谷城长,留下了书法史上著名的碑刻精品——张迁碑。北齐时,谷城入东阿县(今东平县旧县乡北的平阴县东阿镇)。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由原东阿县析置阳谷县。

东平的这座项羽墓,曾经是远近闻名的一处古迹。南北朝时庾有吾、宋代王尔梅、明代赵邦彦、清代顾炎武等文人骚客及地方官员,都曾前来凭吊。明代诗人张方处有《项王墓诗》二首,其一为:“百二秦关王气孤,八千横扫仗昆吾。山围铧领荒坟在,水绕清溪故国无。花草千年迷往事,精灵异代想图雄。李君节义邱山重,春史无名问老夫。”清代进士俞樾在《项王墓》诗中亦有“已置头颅生赠客,还留魂魄战死神”之句。

曲阜也有“霸王坟”

不过,项羽墓远不止这一座。

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凤凰山上,也有一座项羽墓,这里被认为是项羽的衣冠冢。相传,在项羽自刎后,汉军抢夺其肢体邀功,当地老百姓同情项羽遭遇,收敛他的衣物,在凤凰山上为他修了衣冠冢,旁边还修有虞姬墓。

在山东,曲阜鲁国故城东北角的五泉庄有座汉墓,当地百姓俗称其为“霸王坟”,也认为是项羽墓。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战国时期的鲁国都城在曲阜,既然项羽是以鲁公之礼埋葬的,项羽墓在鲁国故城附近,当然是个合理选项。

项羽像

五泉庄因有五泉而得名,此泉是洙水的发源地,系鲁城东防山、八宝山高阜蜿蜒延伸的末端,也是古人眼中的风水宝地。清乾隆《曲阜县志》记载:“在鲁城东里许,俗称为霸王冢。”《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俗名霸王头,相传为项羽首处云。”五泉庄汉墓,据说也是项羽头颅所埋之处,如今立有“五泉庄古墓”的文保碑。原封土直径约50至60米,现存封土直径30多米,斜高20多米。

虽然有文献支撑,但是这座墓一度被业界认为是东汉时期的墓葬。1995年,五泉庄汉墓被盗墓贼开一洞口,幸亏文物保护部门及时发现,并将盗墓者抓获归案,经文物保护人员初步勘查,盗墓者并未进入墓室。这一偶然事件的发生,也揭开了五泉庄汉墓的许多秘密:该墓双重墓室,由大砖砌成,带有回廊,属于西汉早期高规格的墓葬形制。

曲阜此前发现的东汉较高规格的墓葬,基本都是石砌墓室,有的还有汉画像石刻。而五泉庄汉墓的墓室结构属于以砖代木的“黄肠题凑”墓室结构。“黄肠题凑”是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木构地宫。所谓“黄肠”,即柏木黄心,应为去皮后的柏木。“题凑”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这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西汉,西汉以后很少再用。

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帝王身份的标志。此外,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如霍光死后,汉宣帝“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五泉庄汉墓尽管不是木制墓室,但它与“黄肠题凑”的基本结构是完全一致的,由此证明了五泉庄汉墓是至少属于西汉早期的公侯墓葬。

确定了五泉庄汉墓属于西汉早期,并且葬式规格属于王侯最高范例,那么墓主的所属范围便指向了秦汉时期的鲁国王侯。

鲁国由周公长子伯禽建立,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等八九个世纪,至公元前249年为楚国所灭,此后,楚置鲁县,秦置鲁县、薜郡。项羽破鲁后,被楚怀王封为鲁公。汉初仍为鲁县,属豫州部。西汉高后吕雉元年(前187年)封其外孙张偃为鲁王,张偃因年龄太小未到封国曲阜,后来张偃被废黜。汉景帝三年(前155年)又封淮阳王刘馀为鲁王,是为鲁恭王,仍定都于曲阜。恭王死后,儿子刘光继位,称鲁安王,在位四十年死;其子刘庆忌继位,称孝王,在位三十七年。其后鲁国又经历了鲁顷王刘劲、鲁文王刘睃、鲁王刘闵。王莽篡权后,鲁国国除。

可见,秦至西汉,做过鲁公、鲁王的除张偃外共有七人,其中包括项羽和西汉六王,而西汉鲁王墓全部在曲阜城南九龙山及其附近。这是项羽为五泉庄汉墓墓主的有力旁证,但目前来看,仍缺少铁证。

除此之外,河南等地也有项羽墓。究竟哪座是真,目前仍是众说纷纭,只能期待未来有新的考古发现来验证。然而,有这么多项羽墓存在,已经侧面说明了项羽在世人心中的特殊地位。真假之争,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